博宝艺术家 > 艺术家 > 李静杰个人官网
销售作品
欣赏作品
浏览
7978
分享
423
粉丝
487
+关注
更多
—  微信扫码 参与互动  —

李静杰

李静杰出生日期:1963年研究方向:佛教美术史、汉唐宋元美术史学习经历: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(4年),获历史学学士学位。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专业(3年),获历史学硕士学位。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美学美术史研究室(4年),获文学博士学位。工作经历:河北省文物研究所(2年),从事汉唐考古研究。北京故宫博物院(6年),从事佛教美术研究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(2002年—现在),从事佛教美术史及汉唐宋元美术史的教学与研究。研究成果:佛教图像学研究,在国内、国际学界处于领先状态。李静杰佛教美术研究主要论文在佛教图像方面:1、《中原北朝期太子太子本生図》(《中原北朝期的萨埵太子与须达拏太子本生图像》),《》(东京国立博物研究志)580号,2002年。2、《中国北朝期定光佛授記本生図二種造形》(《中国北朝期定光佛授记本生图像的两种造型》),《美学美術史研究論集》第18号,日本美术史学会,2000年。3、《北朝期仏伝図見仏教美術中国化問題》(《北朝佛传雕刻所见佛教美术的中国化问题》),《中国北方仏教文化研究新視座》,龙谷大学国际社会文化研究所,2004年。又,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2004年第4期。4、《四川地方南朝期仏伝雕刻》(《四川南朝期的佛传雕刻》),《密教図像》第19号,日本密教图像学会,2000年。5、《雲岡第910窟図像構成》(《云冈第910窟的图像构成》),《佛教藝術》267号,东京每日新闻社,2003年。6、《麦積山第10号碑像図像構成》(《麦积山第10号造像碑的图像构成》),《鹿島美術研究》年報第19号別冊,东京鹿岛美术财团,2002年。7、《北朝後期法華經美術的演化》,《藝術學》21期,台北艺术家出版社,2004年。8、《北斉~隋盧舍那法界佛像図像解釈》(《北齐隋时期卢舍那法界佛像的图像解释》),《佛教藝術》251号,东京每日新闻社,2000年。《藝術學》22期,台北艺术家出版社,2006年。9、《北朝晩期隋代盧舍那佛像》(《北朝晚期与隋代的卢舍那佛像》),《美学美術史研究論集》第19号,日本美术史学会,2001年。10、《唐宋时期的卢舍那法界佛像》,《佛教文化》增刊,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,1999年。11、《造像碑的涅槃经变雕刻》,《敦煌研究》1997年第1期,敦煌研究院。12、《五代前后降魔图像的新发展》,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2002年第6期,故宫博物院。13、《敦煌莫高窟北朝隋代洞窟的图像构成》,《艺术与科学》第三辑待刊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。14、《大足安岳宋代石窟柳本尊十炼图像解析》,《大足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待刊。在佛教单体造像方面:15、《金铜佛的文献考察》,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1995年第1期,故宫博物院。16、《早期金铜佛谱系研究》,《考古》1995年第5期,中国社科院考古所。17、《佛教造像碑》,《敦煌学集刊》1998年第1期,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。18、《佛教造像碑的分期与分区》,《佛学研究》1997年年刊,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。19、《佛教造像碑的尊像雕刻》,《敦煌学集刊》1996年第2期,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。20、《六世纪的伪经与僧团整顿》,《敦煌学集刊》1997年第1期,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。21、《定州系白石佛像研究》,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1999年第3期,故宫博物院。《论定州系白石佛像》,《艺术史研究》第6辑,中山大学,2005年。其它:22、《汉地佛教后期造像艺术》,《青果集》,知识出版社,1999年。23、《关于武则天新字的几点认识》,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1997年第4期,故宫博物院。学术报告:主编《中国金铜佛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北京,1996年。编著《定州白石佛像》,艺术家出版社,台北,待出版。

返回顶部